合作客戶/
拜耳公司 |
同濟大學 |
聯合大學 |
美國保潔 |
美國強生 |
瑞士羅氏 |
相關新聞Info
-
> 平面流動皂膜表面張力系數、厚度和流動速度實驗裝置及測量方法(二)
> R1336mzz(Z))純質與POE潤滑油組成的混合物的表面張力測定
> 生物表面活性劑產生菌的篩選及對PAHs污染環境的修復效果研究(三)
> 膠凝材料對引氣劑溶液表面張力的影響
> 界面張力儀測量方法與標準
> 水與瓦斯煤之間的表面張力計算方法及動態潤濕機理研究(三)
> 氣液液微分散體系的微流控制備方法及在稀土離子萃取領域的應用(下)
> 人胰島素的朗繆爾單分子層膜的表面化學和光譜學性質——結果和討論
> 水成膜泡沫滅火劑之氟碳表面活性劑YM-316復配性能及表面張力測定(上)
> 篩選常用、經濟且可抑制低階煤煤塵的表面活性劑(三)
推薦新聞Info
-
> ?《Nature》論文致謝欄常客:超微量天平的生物膜研究顛覆性應用
> Na2CO3溶液與模擬油反應不同時間后產物的界面張力、剪切黏度(二)
> Na2CO3溶液與模擬油反應不同時間后產物的界面張力、剪切黏度(一)
> 耐擦刮無膠消光膜制備方法、高表面張力與收解卷順暢性的平衡(二)
> 耐擦刮無膠消光膜制備方法、高表面張力與收解卷順暢性的平衡(一)
> 利用超微量天平制備微孔淀粉處理含Cu(II)離子染料廢水
> 不同類型的堿、pH值對孤東油田原油界面張力的影響(下)
> 不同類型的堿、pH值對孤東油田原油界面張力的影響(上)
> 不同結晶結構的脂肪晶體顆粒界面自組裝行為、儲藏穩定性研究
> 新型POSS基雜化泡沫穩定劑表面張力測定及對泡沫壓縮性能的影響(三)
溫度及壓強對CO2-NaCl鹽水系統界面張力的影響(三)
來源:化工學報 瀏覽 461 次 發布時間:2025-05-13
2.3 CO2界面過余量
由上述有關界面處密度的討論可知,溫度及壓強對CO2相的CO2密度有較大的影響,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界面處CO2分子對界面張力的影響,本文進一步分析了343~373 K和6~35 MPa的CO2-NaCl系統的CO2界面過余量,計算結果示于圖4。由圖4可知,343 K和373 K時,CO2界面過余量均隨著壓強的升高而逐漸升高,直至到達穩定值。具體來說,在343 K時,CO2界面過余量隨著壓強的升高不斷升高,從壓強6.5 MPa的1.24μmol·m-2,直至壓力平衡點15 MPa之后達到并穩定在1.50μmol·m-2左右;373 K時CO2界面過余量變化規律與343 K時基本一致,界面過余量從壓強8 MPa時的0.93μmol·m-2開始逐漸升高,直至壓力平衡點25 MPa后穩定在約1.57μmol·m-2。
圖4 343 K和373 K下的界面張力和CO2界面過余量
由圖4中CO2界面過余量及IFT和溫度、壓強的變化關系可以發現,在pplateau之前,CO2界面過余量隨著壓強的升高或溫度的降低而升高,而pplateau后,CO2界面過余量趨于穩定且受溫度影響較小。CO2界面過余量受溫度、壓強的影響與IFT受溫度、壓強的影響結果恰好相反。這表明IFT受溫度、壓強變化的影響可理解為:壓力平衡點之前的壓強的升高或溫度的降低均使得CO2分子在界面處的累積量增加,界面處CO2數量的增加可能是導致IFT降低的原因之一。
2.4 CO2水合物密度
由于CO2界面過余量隨溫度、壓強變化的關系與IFT值變化規律相反,界面處CO2分子對IFT有著較大影響??紤]到界面附近CO2分子與水分子作用距離較近,極易形成CO2水合物,故本文進一步研究了343~373 K和6~35 MPa的CO2-NaCl系統界面處的水合物數量及密度。其中部分溫度、壓強條件下的界面處水合物分析結果示于圖5。
圖5 343 K和373 K下界面處水合物數量
由圖5可知,當溫度恒定時,界面處水合物數量隨著壓強的升高而增加,并逐漸趨于穩定值。當溫度為343 K時,水合物數量由90不斷升高并穩定至118(6.5~24 MPa);而373 K時,水合物數量則由74升高并穩定至130(11~35 MPa)。
為排除模型尺寸對水合物數量的影響,本文將各溫度、壓強條件下的水合物數量除以截面積,計算出水合物面密度,其值示于圖6。
由圖6可知,水合物密度隨壓強升高而逐漸降低,下降速率逐漸趨于平緩,最終在IFT的壓力平衡點pplateau處達到飽和,密度值恒定。水合物密度與IFT值隨溫度、壓強變化呈現相反趨勢。因此可推測,溫度及壓強直接影響了界面處水合物密度,而界面處水合物密度的變化可能是導致界面張力變化的重要因素。
圖6 343 K和373 K下的界面張力和界面處水合物密度
3結論
本文應用MD模擬的方法進行了溫度和壓強在343~373 K和6~35 MPa范圍內鹽濃度為1.89 mol·L-1的CO2-NaCl鹽水系統的界面特性研究,探討了IFT隨溫度、壓強變化的微觀機理及壓力平衡點pplateau的存在原因,得出以下結論。
(1)CO2密度隨著壓強增加或溫度降低而升高,其密度升高將增大CO2分子與界面水分子的引力,降低界面水分子所受到的水相內部的引力,最終導致壓強增加或溫度降低時IFT下降的趨勢。
(2)恒溫時CO2界面過余量隨壓強升高而增加,并且在pplateau之后增加變緩。該值隨溫度、壓強變化的趨勢與IFT的變化趨勢相反,CO2界面過余量對于IFT存在顯著的負作用。
(3)界面處CO2水合物的密度隨溫度、壓強變化的趨勢與IFT的變化趨勢相反。溫度恒定時,界面處水合物數量隨著壓強的升高而升高,升高速率逐漸降低,隨后趨于定值。界面處水合物數量在高壓下的飽和現象可能是導致壓力平衡點pplateau產生的主要因素。
符號說明
A——界面截面積,m2
p——壓強,MPa
pplateau——壓力平衡點,MPa
pxx——x方向壓強張量對z向的角分量,Pa
pyy——y方向壓強張量對z向的角分量,Pa
pzz——z方向壓強張量對z向的角分量,Pa
qi——i離子的電荷數,e
qj——j離子的電荷數,e
rij——原子i和j之間的距離,nm
Si——i物質的界面過余量,μmol·m-2
T——溫度,K
γ——界面張力,mN·m-1
εij——蘭納-瓊斯勢能阱深度,kJ·mol-1
ε0——真空介電常數
σij——蘭納-瓊斯勢能為零時距離,nm





